当前位置: 首页>> 干部党建

探寻西柏坡干部教育基地如何淬炼新时代群众路线实践真谛

发布时间:2025-03-28 人气:

xbp32824.jpg

  导引:西柏坡——群众路线的红色熔炉

  西柏坡作为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起点,承载着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历史记忆。如今的西柏坡干部党建教育培训基地,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核心,通过场景化教学与行动化实践,为新时代干部锻造群众路线的思想武器。

  一、历史溯源:西柏坡精神中的群众路线基因

  1949年西柏坡时期,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将“密切联系群众”提升为执政生命线。基地通过复原中央旧址、重走“土地改革”路线等课程,引导学员感悟党在历史转折点上如何依靠群众破局——从土改政策到三大战役后勤保障,群众力量始终是决策逻辑的起点。

  二、沉浸式教学:从理论灌输到行动转化

  基地创新开发“三同三访”教学模式: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访老党员、访贫困户、访基层干部。某地级市组织部长在实践日志中写道:“帮老乡收玉米时,听到他们对医疗政策的真实反馈,比会议室里的汇报数据更有冲击力。”这种场景化学习打破传统说教,推动干部在躬身实践中校准群众立场。

  三、案例解析:群众路线在基层治理中的实战推演

  在“模拟信访调解”沙盘课程中,学员需在2小时内化解村民土地纠纷矛盾。某期培训班中,5组学员仅2组通过角色代入实现双方和解。复盘时导师指出:82%失败案例源于预设解决方案而非倾听诉求。这印证了习总书记“脚下沾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深层逻辑。

  四、数字赋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技术突围

  基地引入“智慧党建云平台”,建立干部实践成果追踪系统。例如,某参训干部返乡后运用“群众需求图谱”工具,3个月内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覆盖率从12%提升至67%。数据显示,经过西柏坡培训的干部,民生项目群众满意度平均提升28%,印证了知行合一的转化效能。

  总结:从红色圣地到实践课堂的范式升级

  西柏坡干部党建教育基地的成功,在于将群众路线从历史经验升维为可操作的实践方法论。当干部们在老乡的炕头上听到真话,在田间地头读懂民心,才能真正理解“江山就是人民”的执政密码。这种以行动重塑认知的教育模式,为新时代党建提供了可复制的红色样本。

课程咨询
课程咨询
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