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132名高三藏族学生完成了一场特殊的“毕业礼”——在秦皇岛开展为期4天的“海味”主题研学。从百年奥运到长城烽火,从深海探秘到现代农业,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之旅,成为一堂融合爱国主义、生态教育与民族团结的实践课。
第一篇章:奥运精神点燃青春志向
在奥林匹克大道公园,学生们通过《百年奥运·中国足迹》课程,回溯2008年北京奥运的辉煌历史。研学导师以“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为切入点,结合藏族学生擅长的长跑运动,探讨体育精神与民族自信的共鸣。“原来奥运领奖台上升起的不仅是国旗,还有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学生扎西顿珠在研学手册上写道。
第二篇章:长城砖石里的文化密码
山海关老龙头的《解码长城智慧》课程中,学生们用测绘工具测量城墙坡度,理解“入海石城”的军事智慧。研学教师特别设计了藏汉双语讲解环节,将松赞干布时期吐蕃城墙与明长城对比,引发学生对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思考。
第三篇章:向海而行的生态课堂
乐岛海洋王国的《深海探秘》课程通过VR技术展示渤海湾生态链,学生次仁曲珍惊叹:“海洋不是课本里的蓝色图画,它是会呼吸的生命。”晚间小组会上,学生们自发提出“减少塑料污染”的环保倡议。
返程前最后一课在集发农业梦想王国展开。学生们在智慧大棚里采摘草莓,通过《从集发看三农》课程理解乡村振兴战略。带队教师卓玛表示:“这次研学让雪域高原的孩子看见更广阔的中国,他们带回去的不只是贝壳,还有扎根边疆、建设家乡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