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柏坡精神为引领,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西柏坡精神的内涵: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重大的历史转折,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主要包括 “两个务必”“进京赶考” 等重要论断和伟大实践。“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胜利面前的清醒认识和对未来的深刻思考。“进京赶考” 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的敬畏之心和对人民的责任担当。
对思政课的价值:西柏坡精神所蕴含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等精神特质,为思政课提供了生动的教学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将西柏坡精神融入思政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担当意识。
把道理讲深:在思政课中深入阐释西柏坡精神的历史背景、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面临的复杂形势和艰难抉择,以及西柏坡精神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深远影响。例如,通过讲述西柏坡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初心和使命,从而使学生在理论层面深入理解党的性质和宗旨。
把道理讲透:运用西柏坡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西柏坡时期取得胜利,以及西柏坡精神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比如,在讲述三大战役时,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战略决策、军事指挥、群众动员等方面的优势,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把道理讲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西柏坡精神在思政课中活起来。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西柏坡纪念馆、观看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开展主题演讲和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西柏坡精神的魅力。例如,在思政课上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西柏坡时期的重要会议或历史事件,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入了解历史,增强对西柏坡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守正:坚守思政课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将西柏坡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机结合,确保思政课的正确方向。同时,传承和弘扬思政课的优良传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创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结合时代发展和学生的特点,不断丰富和拓展西柏坡精神的教育内涵。例如,将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有机融合,打造具有时代特色和吸引力的思政课。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提升理论阐释力: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课中,深入挖掘西柏坡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和历史传承关系,将西柏坡精神作为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历史维度和实践基础。例如,通过对比西柏坡时期和新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让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强化实践阐释力:将西柏坡精神与当代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例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基层了解中国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成就和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西柏坡精神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
增强课程教学吸引力: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课中,运用西柏坡时期的生动故事和感人事迹,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邀请西柏坡纪念馆的讲解员或专家学者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述西柏坡的历史和精神;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调研和撰写调研报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西柏坡精神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深刻的启示。在思政课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