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要闻

以核心价值观为锚,稳高校思政之舟

发布时间:2025-01-20 人气:

以核心价值观为锚,稳高校思政之舟


在当今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价值冲突愈发凸显。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个体与集体之间的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形成了复杂的思想漩涡。这股漩涡深刻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他们在价值判断和选择上常常陷入迷茫与困惑。对于高校而言,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引领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无疑是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的关键路径,西柏坡精神则为这一路径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精神支撑。

西柏坡,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圣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的战略抉择与奋斗历程。其所蕴含的精神财富,如 “两个务必”“赶考” 精神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高度契合。在价值冲突的浪潮中,西柏坡精神如同坚固的灯塔,为青年学生指引着正确的价值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正是以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奋斗目标,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三大战役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追求国家富强的生动实践。如今,高校在思政教育中,应通过讲述西柏坡的历史,让青年学生明白国家富强的来之不易,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内涵,认识到这些目标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为之努力的方向。在多元价值冲突的背景下,坚定学生对国家发展目标的认同,使他们在面对各种思潮时,能够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西柏坡时期,虽然条件艰苦,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在土地改革等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对人民平等权利的尊重。高校在思政教育中,可以结合西柏坡的历史实践,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引导学生思考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认识到在法治的框架内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理解平等的内涵不仅包括机会平等,还包括结果公平;明白公正和法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通过这些教育,帮助青年学生在面对西方一些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对社会主义社会价值取向的信心。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西柏坡精神中所体现的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以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爱国与敬业的生动体现。高校应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到对学生个人品德的培养中,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秉持敬业精神,脚踏实地,勇于担当。同时,培养学生诚信友善的品质,这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在价值冲突面前,让学生以这些基本的价值准则为指引,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为了更好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高校还需创新教育方式。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多样化的思政教育平台。例如,制作关于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线上课程、短视频等,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吸引青年学生的关注。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西柏坡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与精神的力量;举办主题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高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传播者和践行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生动的案例、深刻的分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柏坡精神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做到言传身教。

在大变局背景下,价值冲突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但同时也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契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西柏坡精神为滋养,高校能够有效提升思政引领力,帮助青年学生在复杂的价值冲突中找准方向,塑造积极健康的精神世界,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课程咨询
课程咨询
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