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要闻

以西柏坡为基,在思政课讲透全面深化改革规律

发布时间:2025-02-07 人气:

以西柏坡为基,在思政课讲透全面深化改革规律

西柏坡,这片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的圣地,不仅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关键转折点,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智慧与精神力量。在思政课教学中,以西柏坡为切入点,讲深讲透讲活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规律,能够引导学生沉浸式体悟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发展观。

对改革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综合历史叙事,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式。西柏坡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关头的抉择与担当,从这里出发,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启了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征程,而全面深化改革则是这一征程在新时代的延续与深化。在思政课上,教师可以将西柏坡时期的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与改革历程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紧密相连。例如,讲述改革开放初期,那些受到西柏坡精神鼓舞,敢于突破传统观念束缚,大胆尝试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的改革者们。他们如同西柏坡时期的革命先辈一样,怀揣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在未知的领域中探索前行。通过讲述这些生动的故事,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感受改革的艰辛与伟大。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坚持以大历史的眼光看待改革,是讲深讲透讲活全面深化改革规律的关键。教师应广泛收集各种改革史料,不仅包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资料,还涵盖古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通过比较分析和客观评价,发掘其中的历史智慧和规律。比如,对比中国古代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改革,以及国外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等,分析它们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同时,着重找寻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一般规律和可借鉴的经验,让学生明白社会主义改革的独特性与必然性。

以发展的眼光深入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前后、新时代以来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所取得的革命性变化,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以西柏坡为源,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如何在艰难环境中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为改革开放奠定基础。再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沿海开放城市设立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系列改革举措带来的经济腾飞、社会进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下,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民生保障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通过这些内容的一体化展现,让学生清晰看到 1978 年以来改革的持续推进与巨大跨越。

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思政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现实挑战,通过对改革规律的深入讲解,让学生明白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不断解决问题、应对挑战中前进。例如,分析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科技竞争加剧等国际因素对中国改革的影响,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矛盾化解等方面的改革需求。让学生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规律,如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要以人民为中心、要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等。

以西柏坡为基,在思政课中讲透全面深化改革规律,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通过综合历史叙事、大历史眼光分析以及发展思维引导,让学生深刻理解改革的历史进程、重要意义和基本规律。思政课教师应充分挖掘西柏坡的历史资源,结合丰富的改革史料,用生动的教学方法,让思政课成为学生认识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重要阵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具有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课程咨询
课程咨询
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