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要闻

以西柏坡革命文化赋能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2025-02-06 人气:

以西柏坡革命文化赋能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

在新时代的教育格局中,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使命,是育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凝聚着强大的思政引领力,致力于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其作用无可替代。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政课建设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这就要求思政课必须展现出新气象新作为。

思政课具有独特的思想属性与文化属性,而其生命力与鲜活度的保持,离不开持续的文化赋能与滋养。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思政课建设应始终秉持文化育人的理念,更加突出以文载道、以文传声,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夯实思政课的文化根基,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育人资源,并将其有机融入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为思政课建设注入更为充沛的营养和智慧。

西柏坡,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圣地,承载着厚重的革命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丰富且独特的育人资源。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关键转折点,党中央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孕育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所蕴含的 “两个务必”——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及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等内涵,是思政教育的宝贵财富。

将西柏坡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课,首先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在历史事件方面,三大战役的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战略智慧,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这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奋斗、坚定信念的重要性。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工作重心转移,预示着中国共产党将从一个长期被压迫、被围剿的党变成全国范围的执政党,从一个在农村领导革命的党变成在城市领导建设的党,这一转变过程中的思考与决策,蕴含着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可作为思政课中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和历史眼光的生动素材。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将西柏坡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课堂。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西柏坡革命历史的纪录片、影视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程。例如,通过播放反映三大战役的影片片段,展现战争的激烈与残酷,让学生深刻体会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讨论,围绕西柏坡精神的内涵,结合当代社会现象和学生自身实际,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践行西柏坡精神。比如,针对 “艰苦奋斗” 的精神,引导学生思考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避免铺张浪费和享乐主义。

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西柏坡革命文化的育人效果。组织学生前往西柏坡进行实地研学旅行,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圣地的历史氛围,参观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等,聆听讲解员的生动讲解,与当地老党员、革命后代交流,获取第一手的革命历史资料和精神传承。同时,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红色文化活动,如举办西柏坡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红色主题演讲比赛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西柏坡革命文化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革命精神的当代价值。

新时代新征程中,思政课建设意义重大。西柏坡革命文化作为宝贵的育人资源,为思政课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通过深度挖掘西柏坡革命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实践和课外实践活动中,能够切实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培养出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品质、强烈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教育力量。我们应不断探索创新,持续发挥西柏坡革命文化在思政课建设中的独特价值,让思政课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精神灯塔,引领他们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坚定前行 。


课程咨询
课程咨询
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