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要闻

以西柏坡精神推动高校思政课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5-02-11 人气:

以西柏坡精神推动高校思政课可持续发展

在高校教育体系里,思政课肩负着培育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是塑造学生思想灵魂的关键课程。但当下,部分高校思政课遭遇学生兴致缺缺、参与度不高的困境,致使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与吸引力,成为了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方向,而西柏坡精神则为高校思政课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与宝贵资源。

西柏坡,这座位于河北平山的小山村,在中国革命史上意义非凡。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在此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影响深远的七届二中全会,孕育出了以 “两个务必”“进京赶考” 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这一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革命斗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更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精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是提升高校思政课针对性的关键。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见识广博,但也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竞争以及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在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人生规划等方面容易陷入困惑。把西柏坡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能为解答这些困惑提供有力支持。在讲述理想信念时,回顾西柏坡时期共产党人在艰苦环境下依然坚守革命理想,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奋斗的历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思考在新时代如何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远大志向。

面对当下社会存在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西柏坡精神中的 “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有着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思政课教师可结合西柏坡精神,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培养他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讲述西柏坡时期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故事,能教育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奉献精神,鼓励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思政课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是增强思政课吸引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充分利用西柏坡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采用多样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观看西柏坡相关的纪录片、电影,让他们直观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邀请西柏坡纪念馆的讲解员或研究西柏坡精神的专家学者走进课堂举办专题讲座,为学生深入解读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开展以 “西柏坡精神与当代大学生” 为主题的课堂讨论、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互动交流中深化对西柏坡精神的理解。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也能为思政课增添吸引力。利用网络平台开设西柏坡精神专题课程,上传教学视频、文献资料等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组织学生线上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课余开展关于西柏坡精神的社会实践调研,如参观西柏坡纪念馆、走访当地革命先辈或其后代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感受西柏坡精神的魅力,增强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喜爱度。

师资队伍建设同样不容忽视,它是实现高校思政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研究西柏坡精神,准确把握其内涵实质,将其巧妙融入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与综合素质。学校可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西柏坡精神专题培训,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将西柏坡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方法。

高校思政课的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以西柏坡精神为引领,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与吸引力,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通过精准把握学生需求,将西柏坡精神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思政课定能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培养出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品质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人才支撑。未来,我们要持续挖掘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不断探索高校思政课改革发展的新路径,让西柏坡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课程咨询
课程咨询
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