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红色文化牵手数字,打造校园育人新天地
发布时间:2025-02-12
西柏坡红色文化牵手数字,打造校园育人新天地
在时代的发展浪潮中,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西柏坡,这片承载着中国革命重要历史记忆的土地,孕育出了以 “两个务必” 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将西柏坡红色文化与数字技术紧密牵手,为其在校园中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进而打造出校园育人的新天地。
西柏坡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革命实践的精神结晶。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做出了 “进京赶考” 的重要决策,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西柏坡精神不仅是对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度概括,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但对于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当代学生而言,他们缺乏对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切身体验,仅靠传统的文字、图片讲解,难以让他们深刻领悟西柏坡红色文化的内涵。此时,数字技术的介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
数字技术为西柏坡红色文化的展示与传播带来了新的变革。一方面,打造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体验空间成为可能。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高校可以在校园内构建一个虚拟的西柏坡世界。学生戴上 VR 设备,便能瞬间 “穿越” 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看到古朴的院落、简陋的办公设施,仿佛能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们在艰苦环境下为革命事业殚精竭虑的身影。在七届二中全会虚拟会址中,学生们可以 360 度全方位观看会议场景,聆听会议报告,深入理解会议精神。AR 技术则可以让校园中的建筑、景观与西柏坡红色文化元素相融合,当学生用手机扫描特定区域时,就能看到西柏坡的历史画面、人物事迹等信息,使校园的每一处角落都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载体。
另一方面,数字化的资源整合与共享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红色文化教育的素材。高校可以联合西柏坡当地的纪念馆、博物馆等,共同建立西柏坡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库。将珍贵的历史文献、照片、影像资料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存储在资源库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从资源库中选取合适的素材,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平台,随时随地查阅资源库中的资料,自主学习西柏坡红色文化。例如,在思政课上,教师可以借助数字资源库中的纪录片片段,向学生生动展示西柏坡时期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讨论热情。
西柏坡红色文化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对校园育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思想引领方面,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西柏坡精神中的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等品质,通过数字化的生动呈现,更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引导学生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在文化传承方面,这种融合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培养了新生力量。学生在校园中沉浸式地接触西柏坡红色文化,能够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主动承担起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实现西柏坡红色文化与数字技术在校园中的深度融合,高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既懂红色文化又掌握数字技术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将二者结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同时,加大对校园数字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数字化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西柏坡红色文化牵手数字技术,为校园育人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整合数字化资源等方式,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更提升了育人的实效性。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创新,让西柏坡红色文化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在校园这片沃土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培养出更多具有红色基因和时代担当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