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要闻

重走西柏坡赶考路,重温誓词坚守初心使命

发布时间:2025-04-28 人气:

  

  西柏坡红色教育:在“赶考路”上叩问初心

  西柏坡,这片承载着中国革命胜利前夕关键决策的红色热土,如今已成为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重要课堂。近年来,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通过设计“重走赶考路”、重温入党誓词等沉浸式教育活动,让参与者在历史场景中深刻体悟“两个务必”的精神内核。这种将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模式,不仅创新了党性教育形式,更推动着新时代党员干部对初心使命的知行合一。

  “赶考路”上的历史回响与现实启示

  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提出“进京赶考”的著名论断。如今,学员们沿着中共中央旧址至纪念馆的2.5公里路线徒步前行,沿途通过讲解员对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土地改革等历史事件的生动还原,切身感受当年共产党人“不当李自成”的政治清醒。这种场景化教学使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历史细节,许多参与者反馈:“走完这段路,才真正理解‘赶考’永远在路上的深刻含义。”

  誓词重温:从仪式感中激发内生动力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举行的宣誓仪式,成为活动的另一核心环节。面对党旗庄严诵读入党誓词后,教育基地特别设置“对照检查”环节——要求党员结合自身工作,逐条检视“是否履行了宣誓时的承诺”。某省直机关党支部书记在活动中坦言:“当读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时,突然意识到日常事务性工作与崇高理想间的差距。”这种直击心灵的叩问,有效打破了部分党员干部的“学习疲劳”。

  红色资源的创新转化与教育实效

  西柏坡教育基地突破传统展陈模式,开发了“决策模拟”“支前体验”等互动项目。在“三大战役沙盘推演”中,学员们分组扮演军事指挥角色,通过还原当年物资调配、群众动员等环节,直观理解“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真理。数据显示,2024年参与该基地定制化培训的学员满意度达98%,其中83%认为“对群众路线的认识有了质的提升”。

  新时代党性教育的“西柏坡样本”

  这种教育模式的成功,在于实现了三个维度的统一:历史逻辑与现实需求的统一、情感共鸣与理性思考的统一、个体参与与集体价值的统一。正如某党校教授评价:“它让红色基因不再是教科书里的符号,而成为可触摸、可对话的精神坐标。”随着越来越多单位将西柏坡经验移植到本地教育实践中,这种“体验-反思-践行”的教育闭环正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

  从西柏坡的土墙灰瓦到新时代的赶考征程,红色教育基地用创新实践证明:唯有让历史开口说话,使教育直抵心灵,才能真正筑牢党员干部的精神堤坝。当八千多万党员都能在这样的淬炼中常思“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必将焕发历久弥新的时代光芒。

课程咨询
课程咨询
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