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干部培训精品课程:高校马院教师专属方案

2025-09-16
远舟
阅读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干部培训精品课程,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定制沉浸式教学路径,重塑信仰坐标

  西柏坡的山风掠过柏坡岭,吹不散那页电文上的铅笔痕。许多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心里会冒出一个疑问:一堂课,究竟能把信仰讲到多深?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干部培训精品课程给出的答案,是把课堂搬进电报墙、把研讨放在煤油灯下,让历史自己开口。

  课程设计没有 “标准流程”。报到当晚,学员被随机分成若干 “前委小组”,每组领取一份 1948 年冬的《将革命进行到底》手稿影印件,任务是在 72 小时内完成 “战略部署图”。没有讲解、没有参考答案,只有一张空白作战图和若干支铅笔。凌晨两点,有人把铅笔戳断,有人把地图揉皱,却在反复推演中突然明白:当年那一代人面对的也是未知。

  第二天拂晓,课程转入 “电波穿行” 环节。基地把旧机房改造成发报体验室,发报机用的是真家伙,但频率已被调乱。学员需在嘈杂电流里捕捉三串数字,还原成一句暗语。有人汗流浃背,有人屏住呼吸,当 “两个务必” 被破译出来的瞬间,教室里响起不约而同的掌声。那一刻,课本里的四个字不再是铅字,而是电流里跳动的脉搏。

微信图片_20250913111837_29_80.jpg

  午后,课程突然 “断电”。所有灯光熄灭,只剩窗棂透进的斜阳。教员在黑板上写下:“如果明天要进京,今晚你写给中央的最后一封信会写什么?” 没有提示,没有模板,只有纸和笔。有人写下 “继续赶考”,有人写下 “自我警醒”,也有人写下 “把人民装进行囊”。写完的信被装进牛皮纸袋,封存十年。基地承诺:十年后寄还本人。时间被封存,信仰被拉长。

  傍晚,课程进入 “对话窑洞”。基地请来一位 95 岁的老党员,耳朵已背,却把当年土改时如何丈量土地、如何计算公粮的细节讲得清清楚楚。学员围坐,问题像连珠炮:“您怕过吗?” 老人咧嘴笑:“怕,怕做不好对不起老乡。” 没有宏大叙事,只有一句 “怕做不好”,却击中所有人。

  夜里十点,课程并未结束。教员把大家带到岗南水库大坝,手电光扫过水面:“1947 年,这里是一片旱塬,老乡挑水要走十里。现在,水就在脚下。当年干部说‘进京赶考’,考的是让百姓不再挑水。你们今天站在这儿,考题换了吗?” 水面沉默,风却呼啸。

微信图片_20250912155428_22_80.jpg

  第三天清晨,结课仪式极简:每人领回一块从旧址捡起的青砖,砖面刻着当天的日期。没有证书、没有合影,只有一块砖。教员说:“带回去,垫在书桌脚下,写教案的时候踩一踩,就知道该往哪儿使劲。”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干部培训精品课程的全部秘密,藏在 “不告诉答案” 里。它让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先成为学生,再成为火种。课程结束,车窗外黄土后退,有人把青砖贴在胸口,像揣着一颗重新跳动的心。

  回到校园,课堂里的 PPT 依旧翻页,但学生发现,老师的语速慢了下来,讲到 “两个务必” 时会突然停顿,像在听遥远的电波。那块青砖,就静静躺在讲桌抽屉,偶尔被摩挲,发出细微的声响。西柏坡的风,就这样吹进了新的课堂。


关键词: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干部培训精品课程,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培训方案,红色教育特色课程
课程咨询
课程咨询
西柏坡红色培训基地
关闭西柏坡红色培训基地在线客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