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思政教师去西柏坡,只看了旧址、听了讲解,却没往下挖。这样的学习有什么用?

2025-11-05
远舟
阅读

思政教师参与西柏坡学习,是挖掘红色资源价值的关键。本文剖析学习要点,分享红色资源教学应用策略,助力思政课更具感染力,落实西柏坡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学目标。

  思政教师为何要去西柏坡学习?红色资源又该如何走进课堂?这两个问题,是当下思政教育绕不开的重点。西柏坡承载着特殊意义,其红色资源若用不好,思政课就难有温度。思政教师西柏坡学习不是简单打卡,而是为了把红色资源真正用在教学里。

  西柏坡学习得“挖深”不是“走秀”

  很多思政教师去西柏坡,只看了旧址、听了讲解,却没往下挖。这样的学习有什么用?红色资源的价值,藏在细节里。根据某中央级媒体报道,优质的西柏坡学习要跟着历史脉络走,弄清每处场景背后的决策逻辑。思政教师西柏坡学习方法里,“追问”很重要。问清楚当时的困难,问明白精神的内核,才能把这些变成教学里的素材。不然,就算去过西柏坡,讲课时还是只能说些表面话,红色资源怎么能打动学生?

f30d5e2573c8462dba0c1b8435b98675_tplv-obj.jpg

  红色资源教学要“贴学生”不是“背资料”

  挖好了西柏坡的红色资源,怎么用在课堂上?这就得想学生的需求。红色资源教学应用策略里,“转化”是核心。不能把史料直接念给学生听,得变成他们能懂的语言。比如讲奋斗精神,别只说大道理,要结合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西柏坡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学,不是让学生记历史事件,而是让他们明白精神能怎么用。脱离学生的教学,再珍贵的红色资源也没意义,这点难道不该重视吗?

  学用结合才是“真效果”不是“算完成”

  思政教师从西柏坡回来,不能把学到的东西放一边。要把西柏坡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学的每一步,都落到实处。上完课要看看,学生是不是真的有收获。红色资源教学应用策略里,“反馈”不能少,只是很多时候被忽略了。思政教师西柏坡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思政课有力量。要是学和用分开,那去西柏坡学习还有什么价值?只有学了就用,用了再调整,红色资源才能真正成为思政课的“活水”。


关键词: 思政教师西柏坡学习方法,红色资源教学应用策略,西柏坡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学
课程咨询
课程咨询
西柏坡红色培训基地
关闭西柏坡红色培训基地在线客服界面